中华文明史诗传
文|陈明福
第八章 明清封闭教训深
56人物篇
朱元璋
龙椅之座本非僧,平民称帝第一人。
统一大业有功勋,杀戳太多少能臣。
朱 棣
靖难兴师作帝君,能者登基民不论。
文治武功续洪武,瓜蔓斩灭狠过分。
朱由俭
忧勤惕厉图中兴,自毁梁栋大厦倾①。
由俭一生名副实,殉难只用一根绳。
注①崇祯中皇太极反间计,冤杀获宁远保卫战大捷的忠勇良将袁崇焕,自毁长城,加速灭亡。
马皇后
贤德仁慈有智鉴,帝多峻厉善微谏。
宁愿病死不吃药,为免太医罪责牵①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寝疾,群臣请祷祀,求良医。后谓帝曰:死生,命也。使服药不效,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?疾亟,帝问所欲言,曰:“愿陛下求贤纳谏,慎终如始。子孙皆贤,臣民得所而已!”
刘 基
经史博通象纬深,秘语帷幄无不能。
神算妙计民有谚,“上有诸葛下伯温”。
郭子兴
部下疑间缚和尚,慧眼相面亲松绑。
更将爱女许此人,草鸡顿时变凤凰。
陈友谅①
术者相墓心窃喜,权谋驭下性猜忌。
楼船数百战鄱阳,“连锁”焚灭空悲啼!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,曰“法当贵”,友谅心窃喜。徐友辉起兵,友谅往从之,后称雄江南。与朱无璋大战于鄱阳,友谅集巨舰,连锁为阵累胜,朱兵几殆。后东北风起,乃纵火焚友谅舟。
张士诚①
操舟运盐灭诸富,似有器量无远图。
吴人皆谓终必败,临难气节尚可书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有弟三人,并以操舟运盐为业,缘私作奸利。常鬻盐诸富家,富家多凌辱之,遂率众灭诸富家,并招少年起兵。吴人知士诚必败,有黄菜叶十七字之谣。临难不降,与妻妾二子皆自缢。
宋 濂
英敏强记通五经,辅君修史诚谨性。
起居至终能无恙,莫忘皇后巧言情①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:外国贡使亦知其名,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。宋濂因孙子获罪受牵连,马皇后吃素并祈祷。太祖问其故,答曰:我在为宋先生祝福,遂免罪。
徐 达
智勇之资柱石任,开国武将居首功。
未听伯温暗示语,终使兔死走狗烹①。
注①徐达战功显赫,位极人臣,一贯对对朱元璋忠心耿耿。刘伯温曾借下棋机会暗示过他,但他不在意,致使产生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的历史轮回。
常遇春①
一代猛将“常十万”,怒目即可慑敌胆。
不妄杀人积功德,将帅难得有此贤!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:貌奇伟,勇力绝人,猿臂善射。一时名将称徐、常。尝自言能将十万众,横行天下,军中又称“常十万”。太祖尝语诸将曰:“为将不妄杀人,岂惟国家之利尔,子孙实受其福。”
方孝孺
投笔哭骂泪交流,节操勇气史罕有。
为护正统拼头颅,惨祸及众思欠周。
于 谦
为保家国救苍生,忠义作为日月行。
意欲岂异莫须有,英雄冤死竟相同①。
注①于谦忧国忧民,身系安危,志存宗社,阙功伟矣。英宗复辟进京,以“意欲”迎立外藩遭杀害,与岳飞的“莫须有”罪名竟如此相同。
杨 慎
诗文杂著百余种,状元学问冠大明。
悟得哲理出好诗:是非成败转头空!
王守仁①
“龙场顿悟”良知生,哲学大家善统兵。
学说东传服东乡,一生低首拜阳明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刘瑾专权,守仁得罪谪贵州龙场驿丞。龙场万山丛薄,苗、僚杂居,守仁因俗化导,夷人喜,相率伐木为屋,守仁有所顿悟,成哲学史上佳话。日本东乡平八以书联挂居室,以示敬仰。
唐顺之①
匝月忘寝闭户思,博学无涯苦求知。
生有异禀洽群籍,会试第一名顺之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生有异禀,稍长。洽贯群籍。年三十二,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。平生苦节自厉,又闻良知说于王畿,闭户兀坐,匝月忘寝,多所自得。为古文,洸洋纡折,有大家风。
戚继光
终年横戈马上行,抗倭名将显至诚。
边备修饬十六载,更历南北并著声①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戚继光在镇十六年,边备修饬,蓟门宴然。继之者,踵其成法,数十年得无事。更历南北,并著声。在南方战功特盛,北则专主守。他述平生诗云: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多是横戈马上行。”
俞大猷
浙闽海疆平倭寇,威名远播慑敌酋。
身负奇节老弥笃,位列名将“堪大受”①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大猷负奇节,以古贤豪自期。其用兵,先计后战,不贪近功。忠诚许国,老而弥笃。谭纶尝有书曰:“节制精明,公不如纶;信赏必罚,公不如戚;精悍驰骋,公不如刘;然此皆小知,而公则堪大受。”
张居正
颖敏绝伦称国器,变法实行一条鞭。
晚明政治有起色,当国前后十年间①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,少颖敏绝伦,十五为诸生。巡抚顾璘奇其文曰:“国器也。”他任内阁首辅时实行的一条鞭法,效果立竿见影,确实利国利民,是明朝后期政治唯一有起色时期,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笔。
海 瑞
浩瀚史事本多奇,最奇海瑞骂皇帝。
疏后备棺只等死,感动昏君长太息①!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嘉靖四十三年,海瑞在京城任职,目睹皇帝不视政务,乃上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》,直接骂皇帝昏暗不作为。帝得疏大怒,顾左右曰:“趋执之,无使得遁。”官宦黄锦曰:“自知触忤当死,市一棺,诀妻子,待罪于朝。帝默然,少顷复取读之,日再三,为感动太息,曰:海瑞言俱是,朕今病久。”
左光斗①
污浊政坛出贤臣,光斗刚正辇下震。
最是发现忠烈士,恩师培护史留勋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万历三十五年进士,除中书舍人,巡视中城,捕治吏豪恶吏,获假印七十余,假官一百余人,辇下震悚。遇雨进庙,见一书生困倦伏案,读其诗文后即脱下披风盖其身,此书生乃是史可法。后又对其多次呵护栽培。
史可法①
誓与守城共存灭,城陷就戮死壮烈。
史公气节长留世,岭上年年梅吐雪!
注①清大军南下,史可法退守扬州,多尔衮劝降,史可法严词拒绝,抱定“城存与存,城亡与亡。我头可断,而志不可屈”,坚守孤城,因战十日,城破慷慨就义。死后尸体不辨,衣冠葬梅花岭。
秦良玉①
国有危难将贪生,巾帼女杰请长缨。
扫荡胡虏挽狂澜,崇祯写诗赞忠诚。
注①明军在萨尔浒遭到惨败后,诸将畏敌如虎。崇祯二年(1629)清兵绕道喜峰口,陷遵化,直抵北京城下。诸将互相观望,畏缩不前,独秦良玉率部出击,收复永平、遵化等四城。崇祯曾作二首诗表彰。
王 冕①
窃听学舍牛亡奔,夜坐佛膝捧书吟。
梅花屋主善画梅,留得清香满乾坤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幼贫,父使牧牛,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,暮乃返,亡其牛。父怒挞之,已而复然。冕因去依僧,夜坐佛膝上,映长明灯读书。携妻孥隐九里山,自号梅花屋主,善画梅,求者踵至,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。
王世贞
过目终记有异禀,廿年操柄主文盟。
才高望显门徒众,片言褒赏声名盛。
徐 渭
天才超轶草书优,花鸟竹石妙竞秀。
若是技艺非卓绝,郑燮怎愿当走狗①!
注①郑板桥自刻一印:“青藤门下走狗。”
李时珍
八百余家书阅览,全志至死不怕难①。
《本草纲目》传万世,时珍功在天地间。
注①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少年时立志从医写给父亲一诗云:“身如逆流船,心比铁石坚。望父全儿志,至死不怕难。”
徐光启①
巍巍光启功勋著,几何原本传中土。
齐民要术得发展,东西交汇成农书。
注①万历二十八年徐光启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,与他一起研究自然科学,合作翻译了《几何原本》。他在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,吸收西方科技,费时十几年写成《农全政书》巨著。
宋应星
身处乱世不丧志,沉潜实学苦心思。
农业手工技集成,《天工开物》作民师。
徐霞客①
头戴母缝“远游冠”,杖屦称雄踏山川。
三十年间十九省,一部名作天下传。
注①弘祖母王夫人有卓识,教育儿志在四方,不当藩篱中的雉鸡、轩辕下的马驹,坐困家园,亲手给他终身制“远游冠”。弘祖自表为五岳之霞客,写下科学和文学价值很高、举世闻名的《徐霞客游记》。
郑 和
成祖扬威起宏图,皇华使者闯蓝途。
鲸舟吼浪泛沦溟,远航大洋作先驱。
严 嵩
一意媚上窃权柄,迫害忠良扬臭名。
史上奸臣多作恶,无人不恨老严嵩。
魏忠贤①
与群恶少博不胜,无赖自宫徒虚名。
贡生疏上十大罪,诏磔其尸终遭惩。
注①《明史本传》少无赖,与群恶少博不胜,为所苦。恚而自宫,变姓名为李进忠,其后乃复姓,赐名忠贤云。嘉兴贡生钱嘉徵劾忠贤十大罪:一并帝,二蔑后,三弄兵,四无二祖列宗,五克削藩封,六无圣,七滥爵,八掩边功,九朘民,十通关节。诏磔其尸,悬首河间。
张献忠
黄虎狡谲嗜杀人,官民闻名皆惊心。
败后伪降又再起,西京称帝过把瘾。
李自成
勇谋兼具“能得众”,农民起义达顶峰。
可惜进京纵骄奢,陷泥眇目丧九宫。
努尔哈赤
天锡智能称神武,明夷用晦拓境土。
关键一役定乾坤,建国践祚萨尔浒。
玄 烨
三藩准噶平乱祸,再定乾坤统山河。
宣恩黎元烦苛少,圣明君主史不多。
洪承畴
晚明重臣掌总兵,屡战辄胜困自成。
赐衣问寒瞠目久,叩头请降作导躬①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洪退守松山城被围六月,食且尽,城破被擒押送盛京,初不降。皇太极亲临视,解所御貂裘衣之,曰:“先生得无寒无?”承畴瞠目视久,叹曰:“真命世之主也!”乃叩头请降。上待承畴重,诸将有不悦,遂问栉风沐雨数十年之目的,答曰“欲得中原”。“吾等皆瞽。今获一导者,吾安得不乐?”
郑成功
浙闽抗清依海岛,水师攻台驱红毛。
康熙善策抚其子,版图一统念英豪。
纪 昀
学问渊通贯古今,晓岚总纂负重任。
四库全书汇典籍,传承文明卓著勋。
张之洞①
内忧外患危机重,顾命大臣操国柄。
名流文士争趋之,及卒一亩家不增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德宗暨慈禧皇太后相继崩,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。莅官所至,必有兴作。名流文士争趋之。任疆寄数十年,及卒,家不增一亩云。
袁 枚
论诗主抒写性灵,随园诗话最著名。
历代名人读不厌,隽谐可喜圭臬生。
吴伟业①
学问博赡诗文工,长曲圆圆叹国倾。
一生遭际历艰苦,坟前立石动悲情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经史疑义及朝章国政,无不洞悉原委,诗文工丽,蔚为一时之冠,作长歌《圆圆曲》叹国殇和美人深沉。临殁,顾言:“吾一生遭际,无一时一境不历艰苦。死后坟前立一圆石,题曰:‘诗人吴梅村之墓’,勿起祠堂,勿乞铭。”
段玉裁
仓颉造字传周秦,及汉许慎著《说文》。
卅年苦心作注解,始见汉字学问深。
黄宗羲①
“忠臣孤子恻朕怀”,“东浙三黄”负异才。
鸿儒遍读天阁书,明夷待访复三代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父黄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。狱竟,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,哭声达禁中。思宗闻之,叹曰:“忠臣孤子,甚恻朕怀。”以学问大家特允进宁波天一阁藏书楼阅览。著作等身,辑《明史案》二百四十四卷,又《明夷待访录》一卷,皆经世大政。顾炎武见而叹曰:“三代之治可复也!”
顾炎武①
双瞳奇人目十行,遍历关塞重实访。
敛华就实求经世,匹夫有责关兴亡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生而双瞳,中白边黑,读书一目十行下。炎武之学,大抵主于敛华就。撰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百二十卷,提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是其思想最光辉之处。
王夫之
三百多卷入四库,志节皎然齐黄顾。
晚年巨著通鉴论,唯物史观笔底抒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所著书三百二十卷,多数录于《四库》。多闻博学,志节皎然,不愧黄、顾两君子。晚年著历史评论《读通鉴论》,有许多唯物史观评论人事,令人耳目一新。
龚自珍
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诗人悲。
百年浴火经涅槃,中华古国重扬眉。
王国维
博通中外尤精儒,国学大师叹疑古。
“五十之年欠一死”,身赴清波避再辱①。
注①《清史本传》孔子之学在信古,今而疑古,变本加厉,横流不返。时局益危,国维悲愤不能自制,便自沉颐和园昆明湖,衣带中有遗墨,自明死志,曰“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!经此世变,义无再辱。”
前文回顾
陈明福 | 《中华文明史诗传》第三章 一统天下始于秦 (1)
陈明福 | 《中华文明史诗传》第三章 一统天下始于秦 (2)
前文回顾
陈明福 | 《中华文明史诗传》第三章 一统天下始于秦 (1)
陈明福 | 《中华文明史诗传》第三章 一统天下始于秦 (2)